贝尔氏面瘫时间过程如何?
H-B面肌功能分级是面瘫临床评估的有效工具,而面神经电图则为评估面神经功能客观的电生理指标。然而,研究发现两者在面瘫过程中表现不一,显示面瘫的时间过程与电生理过程相对独立。由于面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过程可以分成:神经失活,轴突断伤,神经断伤三个阶段。神经失活是神经传导的一种可逆的传导阻滞,此特性提供了一个解释面肌分级与面神经电图差异的电生理基础。临床前期:此时由于未出现症状,因此几乎不可能获得神经电图资料,其可能已减少到某种程度;临床期:面瘫的程度不仅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退化,而且,也取决于周围水肿和缺氧所致的冲动传导阻滞,因此,面肌分级百分数要较神经电图为低。同时,神经远端部分仍能被刺激产生电活动,因此,神经电图百分数要高些。临床后期:面肌收缩或运动,是运动神经支配或神经介质传递,面神经电图则可能激发水肿的面神经,因此,当解除神经失活后,面肌功能就可能恢复,而此时神经末梢仍水肿,故神经电图未能达正常。
进一步研究发现,在7~14天时,神经电图显示:变性大于90%的病例中,绝大多数仍有完全恢复,因此,单靠反应为10%或低于此值,而断定其预后不良是不可靠的。资料证明,如此后连续测定的神经电图值稳定增高,则预后佳;反之则不良。
综上,贝尔氏面瘫时间过程可以被划成三个阶段:临床前期、临床期、临床后期,更可靠的预后判断,并非基于神经电图的最低值,而与期变化过程有关。